JDB电子

业务热线
0755-27500078

行业动态

EN

新闻资讯

News

行业动态

未来水处理行业5大趋势

2023-05-06 09:49:22   阅读次数:821

01、顶层设计——系统化 从“水处理”到“水生态”

经历过去一个阶段的发展,顶层设计基本上已经认识到,水处理领域的很多问题不在高维系统上拿方案是无解的。

以黑臭水体治理为例,头痛医头的思路已宣告失败,只能在更高维度上看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即统筹岸上、统筹管网。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显著,但在水生态保护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突出。例如,面源污染日益凸显、水生态失衡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主动性不足、生态环境治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等。

进入“十四五”以来,水处理领域的顶层设计规划越来越强调系统化,“水处理”被升维到“水环境”、“水生态”。去年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国家将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

水污染是环境污染中最普遍的形式,在产生源头、污染过程、防治过程等各环节与气、固、土其他领域密切相关。这就决定了水处理领域的两个顶层思维:

一是水污染治理需要充分考虑到水、气、固、土四大板块污染的转移过程,加深对各板块的延伸与系统处理,进行多板块统筹综合治理。

二是水环境治理可以作为解决一些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核心抓手,如长江大保护。

水处理是环保行业最先发展的领域,经过多年发展已行至深水区,一些涉及多领域、多部门的棘手问题,在解决方案上一定要升维。

一条河、一个生态区域的治理,在局部或者单一维度上下手是难以见效的,必须要在更高维度统筹治理,以长江大保护为例,解决方案上要统筹上下游、各省市、各产业、工程和监管、技术和融资等,牵头单位也需要三峡这样的央企参与。

在市场层面,近几年厂网河湖园一体化、水生态治理等综合治理项目频频出现,顶层规划的系统化趋势越来越显著。以苏州市打造“太湖生态岛” 为例说明:

2020年11月,苏州市委、市政府提出高标准建设“太湖生态岛”,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样本”。

2021年2月,《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思路》正式发布,内容涵盖水环境提升、生物多样性、绿色农业等。

2021年8月,《苏州市太湖生态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苏州首次、江苏首例为太湖岛屿专门立法。《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内容。

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牵头编制的《太湖生态岛发展规划(2021-2035年)》正式发布。

2021年9月,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推进大会在太湖西山岛召开,总投资 387 亿元的 22 个项目集中签约,并达成绿色金融授信额度 300 亿元,这意味着江苏首个以立法形式保护的太湖生态岛建设迈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关于水处理领域的系统化趋势可以这样理解:行业过去做的事可以视为打了很多桩,现在的系统化是要在一个个桩上面建房子。

对应到企业,过去只需要打桩的能力就行了,未来还需要有更高维的建房子的能力。水环境治理企业面临多专业配合、各专业技术整合及形成适合水环境治理技术的集成挑战。

关于水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北控水务执行总裁李力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讲到:

水处理领域正在发生“从局部到整体”的转变。过去是从“末端”延伸到“上游”,现在是从“局部”延伸到“整体”。“厂—网—河—湖—沿海”,从“单一水介质治理”延伸到“水固气多介质共治”,从“单一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到“多种基础设施协同共建”,从“节能降耗”延伸到“减排降碳协同”。

近年来,北控水务根据市场趋势,构建厂网一体化、再生水、污泥业务协同发展新模式,同时关注环卫、装备、工业水、新固废四大新赛道业务发展,形成业务组合的良性互动、协同发展。

注:进入“十四五”以来,整个环保行业在展开顶层设计的重构,这是决定行业发展趋势的核心变量,在2022下半年发布了业内首份聚焦十四五的《中国环保产业趋势洞察报告》,这是一份对“转型期的中国环保产业”的系统复盘,意在为环保企业的战略研判提供决策参考,如果您在思考相关问题,希望能给您带去帮助,戳此订阅报告。

02、产业发展——均衡化 管网、污泥、运营迎来重视

一直以来水处理领域的发展存在不均衡的问题,行业侧重于末端治理、处理达标和工程建设,而在均衡规划、运营管理、高质量发展上有所欠缺。

随着上半场终端设施建设的饱和,水处理领域的发展进入全方位均衡发展的阶段。

(1)基础设施维度:补齐管网短板

根据“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的有关指向,基础设施的新建和升级仍然是水处理领域的重头戏,但重点在向管网等领域倾斜。

长期以来,水处理领域的发展有“终端有余,管网不足”的特征,产业的重心一直在厂站建设上。

管网建设改造滞后是限制行业发展的一大痛点,相比较看得见污水处理厂站,看不见的管网建设容易被忽视、也更加艰难。

进入十四五以来,这一痛点的攻坚战正式打响。

2022年1月,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补齐重点地区、重点领域短板弱项,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推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厂网一体化”,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日,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

在此趋势下,不少巨头近两年开始布局管网方向。2022年12月28日,长江生态环保集团组建长江管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

三峡集团表示,“四年治水实践证明,管网是制约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和突出问题,是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的重要抓手。沿江城市管网短板弱项明显,在资金筹集、运行维护、系统管理等方面缺乏长效机制;“十四五”期间,水污染防治需集中解决管网问题,才能防止黑臭现象反弹,实现长治久清。”

“组建长江管网有限公司,与地方深入合作助力解决管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探索自有资金投入、中央专项资金点对点拨付和地方资金配套使用的协同路径。”

作为三峡集团所属长江环保集团实施长江经济带管网攻坚战项目主体,长江管网有限公司的成立对三峡集团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管网攻坚战全面打响。

(2)产业链条维度:加强污泥处置

水处理是环保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的领域,但并不彻底,不彻底的突出环节之一是污泥处置不规范、不经济。

一直以来,由于污泥处置单位处理能力有限,存在部分污水厂污泥无法及时外运,造成生产处理单元污泥浓度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运行。

在行业发展重心逐渐“向高质量、重运营”转移的过程中,国家对污泥处置的重视和监管进一步加强。

2020年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该文件提到:

“鼓励在安全、环保和经济的前提下,回收和利用污泥中的能源和资源。”“污水处理厂应当对污泥农用产生的环境影响负责;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应当进行修复和治理。”“禁止污泥处理处置单位超处理处置能力接收污泥。”

在此趋势下,污泥原位处理等解决方案和有关技术开始在行业中出现。

(3)运营管理维度:升级运营能力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基本上明确了水处理行业从增量工程时代进入存量运营时代的巨大转变。

很多朋友误以为这是上半场行业激烈厮杀的终结,其实不然,这是另一场厮杀的开始。

行业上半场涌入了众多玩家,这些玩家市场争夺的能力不分伯仲,但资产运营的水平差距巨大。

一些企业运营能力完全不过关,在工程转运营的切换过程,正在面临巨大考验。

随着工程时代的终结,水处理企业围绕运营的角逐真正开始,行业的头部玩家将会在运营上展开内卷,运营能力差的企业将面临挑战,运营能力强的企业或将迎来又一波机会。

03、治理理念——资源化 重新定义水处理行业价值

不管是国际先进经验,还是国内实际情况,资源化是水处理领域的趋势。

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且污水资源化利用水平偏低。

2019 年全国用水总量为 6021 亿立方米,同比增加 0.09%,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 4982 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量 934 亿立方米,其他水源供水量 104 亿立方米。我国供水水源仍以地表水为主,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我国处于轻度缺 水的状态(人均水资源量低于 3000 立方米)。

随着行业发展,资源化已经成为水处理行业的重要趋势。

2020年以来,我国污水资源化政策密集发布:

2021年1月,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等10部委发布了《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 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

2021年5月,发改委和自然资源部印发了《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该行动计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290万吨/日以上,新增海水淡化规模125万吨/日以上,其中沿海城市新增105万吨/日以上,海岛地区新增20万吨/日以上。海水淡化关键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海水淡化利用的标准体系基本健全,政策机制更加完善。

2021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 展规划》。该规划明确,到 2025 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 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 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 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 本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 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 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 30%;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 90%以上。

2021年12月,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住建部、水利部发布了《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实施方案》。该方案指出,到 2025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 94%左右,钢铁、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进一步提升,纺织、造纸、食品等行业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 2020 年提升5 个百分点以上,工业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 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业废水高效循环利用新格局。

结合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水污染防治形势及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污水资源化利用或将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对水务行业、环保行业将产生重大影响,很可能催生一个新的细分领域。

2025年再生水利用率35%为目标,“十四五” 期间污水资源化投资空间有望近千亿。

《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污水资源化利用重点工程中包括以下工程:一、污水收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工程;二、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三、工业废水循环利用工程;四、实施农业农村污水以用促治工程;五、实施污水近零排放科技创新试点工程;六、综合开展污水资源化利用试点示范。

以上市政、工业、农村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市场将加速释放。

此外,目前国内膜法技术是水深度处理和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工艺,在资源化趋势下,国产膜设备市占率有望提升,膜市场龙头将率先受益。

04、服务能力——专业化 从“赤脚医生”到“专科医院”

专业这件事值得永远探讨,所幸水处理领域讲专业、重视专业的趋势正在到来。

过去的粗放式发展造成了这个行业对技术乃至专业的轻视,这符合行业过去的发展过程,但有悖将来的发展趋势。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第一要义是提升行业专业度。

未来一段时间,企业单纯靠技术创新驱动或许仍然不太现实,但让企业提升专业水平进而增强竞争力,则是一个务实的好建议。

可以说国内水处理领域不存在独门秘籍,但不能说水处理企业可以没有专业水平。

环保行业过去十年发生的两件事直指水处理领域的专业化趋势:

一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完善,真正把惩罚的利剑高悬了起来;二是以环保督察为抓手的监管机制建立了起来。

虽然现阶段还无法足斤足两地全面展开监管和处罚,但前面两轮环保督察足以震慑人心。

此间的一个巨大的转变是,污染主体侥幸和造假的风险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敢糊弄,越来越不敢把治污的任务交给不专业的企业。

在此趋势下, 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越来越被业主需要,且不仅要管用,还得好用(稳定、节能)。

水处理行业不像制造业、建筑业,其解决方案的制定极具个性化、很难标准化。即便是非常成熟的市政领域,两个水厂的情况也有差异,不同的人运营同一个水厂效益也有差异。

在这样一个行业中,核心竞争力就是专业性和经验。事实上,水处理企业和医院是一样的,最核心的资产或者说能力就是人、就是有经验有专业能力的工程师/医生。

行业中一直有“专科医院”的提法,本质就是针对行业的专业性而言的。随着行业从“投资+工程”驱动到“运营+服务”驱动转变,水处理领域将需要越来越多的“专科医院”。

在调研中,能发现很多水处理专精特新企业在朝着“专科医院”的模式打造。

水处理行业的确是人人都可以参与,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精做专。

总体上,水处理领域在从“赤脚医生”时代向“专科医院”时代转变,未来没有专业水准的企业会越来越难。

此外,在双碳背景下,水处理企业的专业服务能力面临两个方面的升级:

一是节能降耗的能力,水处理企业不仅要有达标的基本能力,还需要能够实现低碳低能耗。

二是智慧运营的能力,对于大型重资产企业,通过智慧化优化资产运营效率已经在行业中得到应用。在高质量和双碳的时代背景下,智慧化的存在早已不再是装点门面,而是“节能降耗降耗合规避险”的利器。

05、行业格局——集中化 兼并整合促进规模化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水处理领域整体上从重建设轻运营的工程时代向提质增效与高质量的运营时代转变。

具体而言,管网升级运维、污水收集率、污染物削减率、资源化、节能低碳、智慧化等维度越来越受重视。

在行业竞争不断升维的趋势下,水处理领域的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行业的集中度提升。

一方面,进入运营时代,资产在不同企业手中的情况会有很大差异,能力一般的企业将举步维艰,能力强的企业正在展开存量的收割。

另一方面,并购整合本就是头部企业的驱动模式,经历了上一轮的乱战混战,接下来会有一波周期性的整合潮。

参考国际水处理领域情况,我国该领域市场集中度依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行业内收并购可以为企业实现地域扩张、拓宽区域与业务布局,实现规模效应。近年来,业内各大水处理企业通过收并购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业务版图,尤其是各路国企进场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2022环保行业亿级项目的统计中发现,有64.19%的中标单位是国企,35.35%的中标单位是民企,国企占优势;以项目的总金额计算,国企中标项目总金额占90.18,民企中标项目总金额占9.72%,国企的优势更大。

一些地方国企的并购甚至是以体系化的模式在推进,2023或将开启并购大年,行业的集中度将会进一步提升。

06、结语 水业变革,推陈出新

我国的水处理行业是一个复杂、庞大、多变的领域,行业发展天然地要求推陈出新。

在行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政策的升维、行业的迭代和企业的整合。

“十四五”是水处理领域上下半场的转折期,此间顶层规划和政策导向将发生巨大转变,水处理企业也需要相应地调整战略布局。

从中不难发现,不少企业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瓶颈,这与行业的状况是相对应的。

身处在巨变的时代,我们要保持与时俱进,不被时代的浪潮淘汰,更要在未来的趋势中把握机遇。

 

JDB电子